這個自稱是窮畫畫的人,漂亮有才華,登上了央視

這個自稱是窮畫畫的人,漂亮有才華,登上了央視

無遠弗屆,

不辱繪事。

···

無靜無畫

她被譽為中國「最美插畫師」

一頭齊腰的烏黑秀髮,

輕撫著如古典美女般的清秀臉龐,

端坐於桌前,

一心埋首於她的畫事。

不少人在微博看了她的照片感嘆道:

明明可以靠臉吃飯,卻偏要拼才華。

面對這樣的留言,她總是淡然回到:

「手藝人靠臉吃飯,會被同行笑話吧。」

這個素靜嫻雅的姑娘叫李曉林,

從小她就特別安靜,

「我膽子小還靦腆,

運動細胞又很差,

每次跳皮筋我都是那個撐皮筋的人。」

四歲時她接觸到畫畫,

一下子就被這神奇的技藝驚住了,

坐在小板凳上她看見

「好多神奇的人,用五顏六色的畫筆,

就能把一個物品真實地呈現出來。」

因為性格安靜內向,

做什麼事情又有耐心慢慢磨,

她發現畫畫特別適合自己,

就慢慢地喜歡上了。

像大多數愛做夢的少女一樣,

她夢想有一天能自己設計婚紗,

但到了高考時她卻迷上了工業效果圖,

「那力與美的結合讓產品有了新的語義,

是一種美在生活中的塑造。」

於是她義無反顧地選擇了

江南大學的工業設計專業,

而且四年畢業後柔柔弱弱的她

還當起了「北漂」。

剛開始做行政職員,

後來做設計師···

幾年的時間換了好幾份工作,

最終才發現「相對於人和物的溝通,

與畫筆、畫紙的溝通更適合我。」

其實那幾年李曉林心裡,始終有著繪畫的慾望,只是被日常工作擠壓,一直壓抑著。

幸運的是,經過幾年的混亂,繪畫的慾望佔了上風,她也終於找到了自己的位置。

2012年,她辭去工作,成為了一名自由插畫師,開始全心全意地沉浸在繪畫的狀態里。

辭職去畫畫,

這樣的選擇讓大多數人

難以理解,也不看好她,

為了給自己鼓勁,

她還特意換了簽名:

我就是個窮畫畫的。

窮,一方面鼓勵自己窮且益堅,另一方面也包含她心中對窮工極巧的尊敬。

然而走上自由插畫師的道路,並不是別人以為的「每天睡到自然醒,高興時畫兩張」那麼輕鬆,這意味著要自己養活自己。

而養活自己的前提就是:你的作品有足夠的說服力,別人才不管你美與丑,一切靠作品說話。這種壓力,比坐辦公室要大的多。

她沒有退路,只能在未知的前路中拼盡全力,白天就到國家博物館、書店、798去逛,尋素材靈感。

晚上則經常畫到凌晨三四點

甚至畫到忘記吃飯···

這樣不分晝夜,

發瘋痴狂般地筆耕不輟,

幾年下來也開始讓她小有收穫。

畫的氣象勘測儀器發展史系列,直觀的畫面加之飽滿的細節,讓人們重溫了古老的智慧,北京市氣象局、中央氣象台等多家官博紛紛轉發。

而24節氣美食系列,更是以溫潤清新的筆觸讓人驚艷。

勾起了眾多網友對傳統美食的懷舊情結,李曉林的這組插畫也迅速火了起來

對於這個深居簡出的宅女來說,

「真的是特別意外,

感覺被嚇到了,

沒想到會有這麼多人關注。」

不過對熟悉她的人來說,這一點也不意外,半個多月近乎癲狂地緊趕一張畫。

為畫氣象勘測儀系列,圖書館、古觀象台她不知跑了多少遍,一點點梳理龐雜的知識體系,足足花了一個多月。

24節氣,這個節氣該吃什麼,怎麼吃,為什麼要這樣吃 ,有沒有歷史依據,她都一一查證。

有人稱她的畫是「復古插畫」

充滿了歷史與古典,

她卻並不在意這些。

她只知道無靜無畫,

畫者要靜心,

哪怕讓觀畫者感到一秒的寧靜,

在這個快消的時代,

也是對畫匠最大的褒揚。

為了一幅畫作,在2米多高的梯子上站了3個多月

在剛剛過去的7月底,她還登上了央視

不過在經歷了爆紅的最初不適應之後,她已經能夠迅速調節,回到「滾回去跪著作畫」的狀態。

「一夜爆紅在網路太多了,

相信很快就能過去,

還是要認真練習畫畫,

心要是浮躁了,

畫是不會騙人的。」

圖片源自李曉林微博、博客,版權歸其所有

部分資料參考媒體採訪